-
下载积分: 4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6
页数: 201
大小: 8.91(MB)
-
简介:心性论是儒家重要的哲学问题,孔子对于心性问题探讨不多,100多年后,孟子十分关注心性问题,并建立了性善论的哲学体系。孔孟之间的心性论发展为何突飞猛进,孔子之后100年间的哲学到底有什么变化,才使得孟子突然对于心性问题热衷起来。这些问题一直因为相关文献的缺乏而不得而知。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性自命出等一批文本是儒家早期非常重要的有关心性论的文献,它弥补了孔孟之间的学术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衔接了孔孟之间的发展线索,对于研究孔门七十子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性自命出对于心、性、情等都做了非常充分的论述,有些地方甚至颇具系统。本文先是对性自命出的作者问题作了一番说明,总结了学界对这一问题的主要看法。不管作者是谁,此篇文献都属于孔孟之间的作品。然后以性自命出为研究文本,分别对其中的心、性、情思想予以探究,希望找出它们的内在关联和思想源流。本文认为,性自命出之“心”作为与物相接的最初开始,并不具备道德本心的意义,它具有可塑性,因此在与人事相接的情况下内涵丰富,本文分别从意向心、情思心、情感心、成德心四个方面尝试论之。对于“性”,该篇秉承孔子人情之性的思想传统,更进一步予以扩充,对此人情之性论述更加充分,孟子以此为基础,顺势提出先天道德之性,建构了系统的性善论,于此可窥儒家思想发展之一斑。至于“情”的思想,该篇非常重视,它肯定人的真情实感,甚至将“情”提到“道之始者”的地位,明示了长期以来被儒家其他学者忽视的一面。在论述中,本文注意与孔子、孟子的思想互相对照,努力还早期儒家心性论的发展脉络。最后,作为附录,参考李零、李天虹诸先生的释文和见解,尝试着作出了一个校订文。
下载积分: 4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5
页数: 48
大小: 7.28(MB)
-
简介:在东方国家的商业环境下,营销渠道上的种种营销行为能否一刀两断地分为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营销渠道上被称为VEND、销售经理、市场营销经理的供应商们对不同的灰色营销持有何种判断,何种行为意图营销渠道成员之间的依赖和信任又对灰色营销引起何种调节作用以中韩家两国家庭电视购物公司的供应商为对象展开实证研究的本论文想要解开的就是以上这些问题。在组织内个人的不道德行为归因研究由来已久。从20世纪中期开始,在经营学的领域中也开始不断地出现寻找企业组织内不道德行为成因的研究。直到1980年后期为止,研究焦点都集中在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学历、价值观、思维框架等)与组织因素(包括明文伦理规范尊在与否、领导力、同事影响等)。但JONES1991主张个人对某种道德问题的道德强度感知会影响他的道德决策过程,即该道德问题的后果严重性、社会共识、结果发生可能性、后果直接性、与受害者的距离、后果集中度对个人的道德问题认知、道德判断、道德意图形成、实施道德行为等个人道德决策过程产生影响。本论文的实证研究对象为中韩两国市场营销渠道中成员之间的可能会发生的,有道德问题的市场营销行为。但是在东亚国家企业之间的交易中发生的所有行为,我们却很难将其简单地分为“道德不道德”或“合法非法”。所以本文采用了“灰色营销”的概念。灰色营销是指1无法辨别在营销渠道上的供应商行为是合法还是非法2行为是非法的,但是由于情节较轻,无法进行刑法处罚的3给他人带来1和2类似感觉的行为。过度的“灰色营销”不仅会给营销渠道上成员,还会给社会整体带去不良影响。成为“灰色营销”对象的企业会选择由“灰色营销”所带来的个人利益较大的产品而并非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另外,由于“灰色营销”所产生的利益只属于企业内部的部分职员所有,可能会引发该企业内职员之间的反目。利用“灰色营销”手段的企业可能短期之内会产生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会引发竞争者之间的“灰色营销”,最终导致谁都无法最终获利。另外,一旦特定营销渠道中的“灰色营销”事实不胫而走,那这些被牵连的企业形象都会大受损害。一旦“灰色营销”在社会上泛滥,那就会破坏到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假货、劣质商品就会横行。由于本研究关注营销渠道上的灰色营销行为,营销渠道行为理论就成为了本研究的另外一个重要研究视角。本研究初步预测营销渠道上的依赖和信任直接地和间接地影响到中韩两国电视购物渠道上的灰色营销行为意图。本研究就上述道德问题权变模型、灰色营销理论和营销渠道行为理论进行了文献回顾与理论探讨之后,建立了营销渠道上的灰色营销行为模型,并利用营销渠道上可能会发生的3种不同情景SCENARIO和中韩两国供应商数据进行了研究模型检验。模型检验结果说明,首先从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来看,由于中韩两国的样本企业特点和产业环境不同,中国样本比起韩国样本对情景1、情景2表示其行为更不道德,并且自己更信任对方,也更相信对方依赖自己。第二,本研究再一次验证问题权变模型,即中韩两国的供应商对某个道德问题的道德强度显著影响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意图形成。第三,对于灰色道德行为意图形成方面,信任比依赖的影响大。信任在所有3种情景下显著影响道德行为意图形成,而依赖只有在情景3的背景下显著影响,即供应商对他的伙伴的信任越大,它们越不会产生灰色营销意图。第四,依赖和信任只有在部分的研究背景下对道德强度与道德意图、道德判断与道德意图起到了调节作用,部分支持了本论文的研究假设。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不仅扩大了道德问题权变模型的外延,连接了西方商业不道德行为理论、灰色营销理论与营销渠道行为理论,在实践方面也获得了几点启示。首先为了防止企业间的灰色营销所带来的损失,企业高官和经理人需要自身对灰色营销的后果提高警惕,同时对内部职员和对方进行教育和宣传,使他们了解不同灰色营销的道德强度和其后果。第二,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任度,不仅可以减少灰色营销的盛行,还可以培育双方之间的合作和承诺。最后,需要了解在东方商业环境下必不可少的商业礼节。今后,为了深化有关“灰色营销”与依赖、信任等市场营销渠道成员间关系的研究,有必要在研究主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进行多样的、多范围的尝试。例如,把大型折扣卖场、便利店、连锁经营等规模较大的流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的话,可以提高研究的可信度。另外,如果可以取得东西方企业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的话,还可以发现更为显著的文化差异。以“三聚氰胺”为首的食品安全问题所暴露出来的正是中国社会以及中国企业之间的“信任危机”。对信任的探究在东西方的哲学性和实用性方面都由来已久,但是它对东西方人的意义还是多少还是存在一些差异。期待以后会出现研究有关“信任”在东西方社会中的含义有怎样的不同,以及对商业人士具有何种的意义的比较性研究。
下载积分: 4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6
页数: 219
大小: 8.98(MB)
-
简介: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推理的初步研究姓名阮昆良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基础心理学指导教师黄希庭20050401基础心理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日常生活事件时间关系推理的初步研究PILOTSTUDYONTHETEMPORALRELATIONREASONINGOFDAILYEVENTSMAJORBASICPSYCHOLOGYSPECIALTYCOGNITIVEPROCESSTUTORPROFHUANGXITINGSTUDENTRUANKUNLIANG2002140ABSTRACTTEMPORALREASONINGISONEOFTHEMOSTIMPORTANTCOMPONENTSINDAILYEVENTSTHISRESEARCHHASTWOKINDSOFMAINPARADIGMSPERIODICALTEMPORALREASONINGANDTEMPORALRELATIONREASONINGMOSTOFTHEPREVIOUSSTUDIESAREFOCUSEDONPERIODICALTEMPORALREASONING,WHILENOTONTEMPORALRELATIONREASONINGINTHISSTUDYWEEXPLOREDTHETEMPORALRELATIONREASONINGOFDAILYEVENTSWITHCOLLEGESTUDENTS鹊SUBJECTSTHENUMBEROFMODELS,THENUMBEROFPREMISES,IRRELEVANTPREMISE,ANDVALIDANSWERSORNOTOFREASONINGTASKSAREALLCONSIDEREDINTHEEXPERIMENTDESIGNCOMBININGWITHTHETWOEXPERIMENTRESULTS,WEHAVEKNOWNASFOLLOWS1THESUBJECTINDIVIDUALHASSIGNIFICANTDIFFERENCEINONEMODELPROBLEMWITHTRANSITIVERELATIONBASEDONFOURPREMISES,ONEMODELPROBLEM、VI也IRRELEVANTPREMISE,MULTIPLEMODELPROBLEMBASEDONFOURPREMISES,MULTIPLEMODELPROBLEMWITHNOVALIDANSWERBASEDONFOURPREMISES,ONEMODELPROBLEMBASEDONTWOPREMISES,MULTIPLEMODELPROBLEMWIMNOVALIDANSWERBASEDONTWOPREMISES2THEINDIVIDUALTEMPORALRELATIONREASONINGHASNOSIGNIFICANTDIFFERENCEINEITHERSEXOR‘PREMISEQUESTION”PRESENTATIONSEQUENCEWHEREAS,WHILESUBJECTISAWAREOFTHEIRRELEVANTPREMISEEXISTINGINREASONINGTASKS,THEREACTIONTIMEOFPREMISEQUESTIONSEQUENCEISMUCHLONGERTHANQUESTIONPREMISE3THENUMBEROFMODELSTHENUMBEROFPREMISES,IRRELEVANTPREMISE,VALIDANSWERORNOTOFREASONINGTASKSANDPERSONALITYCHARACTERISTICSINTIMECANAFFECTTHEINDIVIDUALTEMPORALRELATIONREASONING;I
下载积分: 4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7
页数: 43
大小: 1.55(MB)
-
简介: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足球队双人固定组队员间心智模型相似性训练的实验研究姓名李红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指导教师赵宪智20050415足球队烈人固定编队员间心智模型相似性训练的实验研究ABSTRACTSHAREDMENTALMODELSARE‘KNOWLEDGESTRUCTUREHELDBYMEMBERSOFATEAMTHATENABLETHEMTOFORMACCURATEEXPLANATIONSANDEXPECTATIONSFORTHETASK,ANDINTURN,TOCOORDINATETHEIRACTIONSANDADAPTTHEIRBEHAVIORTODEMANDSOF也ETASKANDOTHERTEAMMEMBERS’SOMESTUDIESHAVESHOWEDSHAREDMENTALMODELSCARTPROMOTETHEADAPTATIONOFTHETEAMSHAREDMENTALMODELSHAVEBEENAPPLIEDINMANYFIELDSINTHESTUDYREFERRINGTHERELATIVESTUDIES,THEAUTHORAPPLIEDTHISCONCEPTIONINTHECOLLECTIVESPORTSTEAMANDINTRODUCEDANEWTRAININGMETHOD’____。。FIXGROUPEDTRAININGTODEVELOPTHESHAREDMENTALMODELSOFTHEMEMBERSINTHESAMETEAMINTHESTUDYTHEEXPERIMENTMETHOD,THEINTERVIEWMETHOD,MATHEMATICSSTATISTICSMETHODETCWEREUSEDTOEXPLORETHEDEVELOPMENTOFTHESHAREDMENTALMODELSINTHECOLLECTIVESPORTSTEAMTHEAUTHORPLANEDTHEEXPERIMENTGROUPANDCONTROLGROUPINTHEEXPERIMENTTHETRAININGMETHODOFFIXEDGROUPEDWASADOPTEDINTHEEXPERIMENTGROUP,WHILEINTHECONTROLGROUP;THEROUTINETRAININGMETHODWASUSEDWITHTHETENSROUNDSTRAINING,THERESULTSHOWEDTHEREWASTHESIGNIFICANCEINTHEANGLEJUDGRNENTTOWARDSTOTHEOFFENSIVEMEMBERWHOCONTROLLEDTHEFOOTBALL,THOUGHTHECOMPARISONBETWEENTHEEXPERIMENTGROUPSANDTHECONTROLGROUPS,BETWEENBEFOREANDAFTERTHEFIXGROUPEDTRAINING,ANDBETWEENTHEVALUEOFAFTERFIXGROUPEDTRAININGANDTHEVALUEOFTHEREGROUPEDTEAM。INTHESTUDYTHEAUTHORAPPLIEDTHEMETHODOFFIXGROUPEDTRAININGTODEVELOPTHESHAREDMENTALMODELSBETWEENTHEMEMBERSINTHESAMETEAMHOPETOPROVIDESOMETHEORETICALEVIDENCEFORTHETRAININGOFCOLLECTIVESPORTSTEAMSANDOFFERAFEASIBLEMEANSTOTHETRAINERINCOLLECTIVESPORTSTEAMSKEYWORDSCOLLECTIVESPORTSTEAMS;SHAREDMENTALMODELS;FIXGROUPEDTRAINING;COMMUNICATIONANDEXCHANGEN
下载积分: 4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6
页数: 50
大小: 1.26(MB)
-
简介: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学龄期儿童适应技能评定量表的编制全国常模的建立及有关信、效度研究姓名谢家树申请学位级别博士专业应用心理学指导教师姚树桥20050501关分别为03980680、0269一O487和O3920664;适应总分与三者的相关分别为0616、0438和O599;适应不良部分与三者均为负相关,分别为O478、0378和0484。7与学业成绩相关研究显示,第一部分各分量表与学业成绩相关在01540338间,适应总分与成绩相关为0339;适应不良领域与学业成绩负相关,二者相关系数为一O538。8与儿童适应技能评定量表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部分各分量表与ADQ相关为O2320。497;适应总分与ADQ相关为O397;适应不良领域与ADQ相关为一O48。9与CBCL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部分各分量表与社会能力和行为问题总分相关分别为0417一O665、一O019~一0076,适应总分与二者的相关分别为0612、一O117;适应不良与二者的相关分别为一O437、O449,相关极显著。10与SSIC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第一部分各分量表与SSIC总分相关在03070464间,适应总分与之相关为0468;适应不良领域与之相关为一O26011与同伴提名的相关研究显示,第一部分各分量表与正、负提名相关分别为O,13卜O313和一0275一O024,适应总分与正、负提名的相关分别为O271和一O119;适应不良领域与二者相关为一O26L和0097。12性别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社会化技能分量表结果两性有显著差异,适应不良领域二者差异极显著,其它结果差异不显著。13年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除适应不良领域外各分量表及适应总分各年龄组间有极显著差异,F检验P值为OOO。14正常儿童与MR儿童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二者适应各分量表及总分差异极显著,而适应不良领域则差异不显著。结论;1本研究初步完成了学龄儿童适应技能评定量表的编制工作,制定了全国常模,适应于6岁一165岁智力正常学龄儿童适应技能发展特点的测量,也可作MR诊断、分类以及制定相应教育、训练计划的辅助工具;2量表测试结果较理想,各分量表各项目难度、区分度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各年龄组各分量表分具有较好的年龄区分效应;3量表的信、效度较为理想,量表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效度检验结果均合理,信度和效度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关键词适应技能,评定量表,常模,信度,效度,学龄儿童
下载积分: 4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7
页数: 83
大小: 2.72(MB)
-
简介:艾香德作为传教史上具有争议的传教士,因其所持的传教进路在基督教史上具有独特性。艾香德的传教进路的独特性在于他把佛教视作基督教的预备,从而以连接点作为媒介并赋予一种新的基督教意义来回应佛、道教徒灵性上的疑问并将他们引领进基督教的信仰。本文通过对于其传教历史和具体实践的回顾,来指出其独特的针对佛教徒的传教策略背后的神学思想即作为其神学背景的敬虔主义路德派神学、其传教进路的主调即逻各斯神学和支持其传教策略的实现神学。而正是这三种神学立场也让艾香德在神学界遭受了各种各样的质疑和批评,通过对这些神学质疑进行分析,在他的传教进路所引发的神学争议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般启示、连接点和预备,居于核心就是一般启示的问题。由此,本文引入了另一名改革宗神学家巴文克关于一般启示的论证从神学上来进一步支持艾香德式的这一传教进路同时,一般启示的论证也进一步为耶佛对话的展开提供了理论支持。最后,本文从宗教对话的角度,即针对佛教的教理特征而挖掘基督教传统中的灵修和冥契资源作为桥梁这一耶佛对话的思路,进一步深化了艾香德式的这一特殊传教进路的合理之处。尽管从历史看,传教士艾香德遭遇了来自各方面的批判和指责,然而,艾香德式的这一独特的对佛、道教的传教进路不仅仅在神学上是可以成立的,而且对于今天的宗教对话来说也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
下载积分: 4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7
页数: 41
大小: 1.78(MB)
-
简介: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步入建设“两个尺度”相统一的生态文明历史时期。基于国家、市场与社会三种力量争相进入生态乡村建设领域的现实与趋势,和对百年乡村建设的历史梳理与生态乡村建设的现实状况考察,本文认为需要对当下生态建设的系统性问题进行理论思考,需要在理论层面上对生态建设的实践与生成机制问题进行重新梳理,认为这有助于推动乡村发展和中国的生态文明进程,有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态学转型进程。导论介绍了生态文明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生态学转型的研究背景、本文的研究议题、研究方法和论述框架。本文直面“国家主导”、“市场主导”和“社会主导”三种指引当前生态乡村建设的理论取向,分析了三者的内在逻辑和现实指向,认为生态乡村建设过程中所呈现的种种问题,核心在于违背整体性与可持续性的生态建设逻辑,以“碎片化”的视野来关照系统性问题,生态建设的实践难免就是“问题式”的。在梳理相关经典作家理论资源的基础上,论文试图提出一个理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乡村建设的分析视角,即用国家、社会与市场协同治理来重构我们对于生态建设及生态乡村建设的理论视野。第一章分析了生态建设中国家、社会与市场协同治理的理论来源与发展过程。马克思和波兰尼都注意到了社会发展对于生态环境的冲击,而他们亦深有远见地指出解决生态困境的社会机制。从二者的理论构筑出发,都认为社会的长远发展必须高度重视生态建设问题,而其共同的关注点在于社会力量的构筑。马克思关注社会关系的变革,认为生产关系的变动是造成自然环境与人类关系恶化的内在原因,而长远的发展也需寄托于生产关系的变革。波兰尼认为市场社会所推动的针对土地、劳动力与商品化的三波商品化浪潮最终导致自然环境的商品化,使得自然环境丧失了其自身属性,最终将人类社会引入深渊,认为社会尤其需要保护自身抵御市场化的冲击,由此将自律性的市场重新纳入社会的羁绊之下。国家、市场与社会三者是经典作家要解决生态困境所共同寄寓的主体,重构三者的关系是达成这一良好秩序的必由之路,“社会”的重建更是成为解决这一困境的重中之重。第二章对生态乡村建设的国家、市场与社会结构进行理论分析。依据所建立的理论模型,本章结合中国乡村发展百年来的历史,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发展主体和发展模式,认为中国乡村始建设始终没有处理好三个结构性因素的关系,最终导致生态恶化与社会衰败。在三者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下,本章探讨生态乡村建设中特定的国家观、市场观与社会观,并结合实践考究国家、市场与社会在生态乡村建设中的结构性位置及其发育路径。结合生态乡村建设探索社会发展的可能性问题,认为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乡村居民需要以主人翁的方式参与到当地社区生态建设中,生态乡村建设的过程同时也应是社区营造的过程。第三章从组织、理念与效果三个方面考察了生态乡村建设过程中的社会建设问题,主要围绕社会因素对生态建设的制衡与反作用展开。考察发现,经济与社会、政治与社会之间体现出相互影响、制约的关系,相互的交织培育出了相对独立的“社会”体系。案例揭示,经由社会对经济系统与政治系统的渗入,当地的发展过程中社会要素得到充分彰显,相应的主体演变为社会型企业与社会理念主导的政府。进一步来看,生态产业的发展落实在乡村社会,塑造出了生态文化与新社区文化,而生态意识与相应的社会组织反过来更好地促进了生态产业的发展。社区机制通过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参与与监管,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形塑,和草根生态组织的培育,构建了生态友好的治理机制。依托社会主导的企业,通过从利益分享机制到生态治理机制的跳跃,发展的可持续性得到了保证。第四章考察了生态型产业的形态、经营伦理与市场发展问题。田野考察刻画了具有生态伦理内涵的企业发展的历史效果,和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所体现出的本土特点。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内化了社会伦理的企业经营者。生态型产业的市场拓展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生态型产业的内在要求。生态产业的发展历经了市场范围的突破、经营方式的变革、经营理念的提升,最终实现了从生态型企业向社会型企业的跳跃,而生态产业的市场也得到了保证。生态市场的濡化作用亦提升了农民在市场中的能力,产业链向下农村社区延伸并扎根,提供了产业集群的坚实基础。生态型产业社会与经济双重兼顾的目标提供了发展的内在动力,塑造了独特的发展路径。第五章考察地方政府在生态建设实践中的治理伦理、结构安排与发展策略。讨论揭示,作为地方执政理念的生态观是中央政府对生态议题的构建、地方政府的发展意图和当地自然人文因素三者共同塑造的结果。依托具体案例,本章指出了地方政府推动本地生态建设的诸多措施,这囊括宏观性的经济发展的规划、中观的行业发展策略措施以及微观策略上的项目制管理方式。直面生态建设中中央地方关系的经典议题,案例提供了新的解答方式,在国家、市场与社会三者协同治理的框架下,地方政府基于本土资源特点,探索出了适合发展本地的执政方针,并发展出了稳定性的执政文化。这突破了以往研究中的中央地方的控制反控制关系。第六章考察了国家、市场与社会协同治理的生态观在乡村社区中的扎根的可能性。文章考察生态建设与乡村社区重构之间的复杂作用,微观的社区视角彰显了生态建设中国家、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具体关系。生态建设提出了从绿色农业到绿色社区的可能性路径,包括绿色生活方式的重组、绿色建筑、绿色共同体、绿色文化等要素,经由日常生活安排、村庄规划、生产设施等方面具体化。就生态建设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人地关系”,文章指出了生态建设必须从具体社区资源实际出发的观点。在国家、市场与社会三者共同作用下,乡村经济社会重建的议题与生态乡村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第七章对全文的核心论点做出了扼要的总结和提炼。研究表明,生态乡村建设的萌芽、启动与最终扎根立足,需要从理论层次进行系统统筹,也涉及国家、市场与社会三个社会实践主体的多方面关系的重构与协同治理。从理论到具体实践,打通生态乡村建设中三者关系,是本文努力的最终目的。在国家、社会与市场协同治理的体系下,既有的发展框架需要进行相应调整,而调整的结果必将带来深远影响与进一步结果。这包括发展理念的更新,发展主体、发展路径与发展伦理的重构,以及对于发展的新认识。文章最后指出,社会的培育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难题与核心环节,在现实条件下如何推进是将是进一步研究的新主题。
下载积分: 4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7
页数: 139
大小: 7.25(MB)
-
下载积分: 4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6
页数: 112
大小: 1.39(MB)
-
简介:殷海光是1952年前后完成思想转轨成为纯粹的自由主义者的这是在特殊时空下殷海光内在心路与外部思想资源结合的结果从此正式以新的立场开始新的思想言路殷海光启蒙的渠道有刊物和课堂揭橥的旗帜是“五四精神”、“胡适思想”启蒙的内容涉及五四的全部课题“民主”、“科学”、打“孔家店”殷海光的新启蒙集五四之大成又非五四之重复以严复、胡适、殷海光分别作为前五四、五四和后五四思想人物的代表进行比照有益于把握殷海光的思想史特质和意义从价值理性角度观察严复、胡适、殷海光之自由理论各见短长没有明显的超越从工具理性层面考察严复、胡适、殷海光在自由现世化追求方面走的是一条从过于拘泥的务实主义向过于浪漫的理想主义发展的道路殷海光理想化的、狂飙的、革命党式的自由主义正是中国知识分子传统思维特性与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传统”缺乏本土思想资源和起码客观环境等因素相结合的反映该文的结论是殷海光狂飙的、革命党式的理想自由主义是中国“近代型”自由主义的最后形式其思想努力的特殊义涵就在于他以一种非凡人格在一个特殊的时空将濒于垂危的近代中国自由主度推进到极致而后又自觉地反省其内在缺陷开始尝试补正和消解中国自由主义的“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他启示人们缺少“精神”自由主义打不开局面单凭“精神”自由主义同样举步维艰自由、民主、现代化需要基本的理论建设需要与文化传统沟通需要关注社会和的成长需要从法治结构的建立入手
下载积分: 4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6
页数: 205
大小: 7.93(MB)
-
简介:引言犯罪是一社会历史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犯罪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普遍的社会难题在中国人古至今无数的思想家围绕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索先秦儒家与法家一方面总结了前人预防犯罪的思想并作出了重大发展使其系统化再进一步具体化另一方面二者最终由对立走向融合并在其后二千余年的时间里发挥了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尤其值得我们关注一、先秦儒家与法家关于犯罪预防罪思想的历史发展二、先秦儒家和法家关于犯罪预防思想的比较三、先秦儒家和法家关于犯罪预防思想的评价对于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而言我们可以从先秦儒家和法家关于犯罪预防思想中得到以下启示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法制宣传与道德教育重惩腐败严以治吏
下载积分: 4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5
页数: 77
大小: 2.25(MB)
-
简介: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人学视域中的社会正义姓名肖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教师武天林20040401自由正义等新范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各自的历史正当性及其局限性,确立了当代中国社会正义应以人类本位的自由正义为主导,以个体本位的法理正义为辅来建构;第三,本文对当代中国社会正义原则和制度日标进行了新探索。社会正义的建构原则包括权利本位原则、创造原则、合作的竞争原则、行为原则、人道补偿原则等。提出了制度目标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和坚持的原则。总之,本文通过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中考察社会正义问题,最根本的目的在于通过确证人的尊严和个体的权利、自由与地位,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最终达到马克思所指出的第三大社会形态,即“自由人的联合体”。关键词社会正义伦理正义法理正义自由正义社会正义目标Ⅱ
下载积分: 4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6
页数: 53
大小: 2.12(MB)
-
下载积分: 4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6
页数: 43
大小: 0.98(MB)
-
简介:在总的问题与总的特征上,胡塞尔属于由亚氏以来的经验理性主义传统,他们皆坚持从实事本身出发而达乎存在。本文采用追踪加描述的方法,即从亚胡认定的起点出发,以亚胡自身的方法,重构了亚胡的存在体系。文章认为在对实事的理解上亚胡之间存在某些不同。亚氏的实事交织着三个因素日常感觉经验中常人的运作、解释性因素的无限制应用、实用生活目的所导致的语言形式的省略与分化。胡塞尔的实事则是向意识显现出来的一切。因此亚氏由之出发的实事不是随意的对象,自然对象在各种认识对象中具有优先性,此优先性作为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限定了亚氏存在建构的起点;而胡塞尔由之出发的实事则是随意的对象,因此除了对象本身,就再没有任何前提存在,由此胡塞尔就实现了“哲学无前提”。从优先性的自然对象出发,通过命题形式的构建,以及实体属性命题、同类范畴命题、因果关系命题、形式质料命题等一系列具体命题的构造,亚氏便建立了以实体为中心的存在体系。胡塞尔则从随意的实事出发,通过注意力的自由转向和对对象的自由置换,本质被还原出来(本质还原)并显明自身的基础地位而构造起存在体系(本质构造)。在本质构造中,亚氏所建立的存在体系最终被作为一个“本质相关项”的世界域而被包容在胡塞尔所建立的现象世界之内。
下载积分: 4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6
页数: 67
大小: 0.7(MB)
-
简介:分类号旦2硕士学位论文Y98S“A密级进化论在中国近代传播的社会学分析周金衢学科专业型堂撞丕蜇堂指导教师谢爰教援论文答辩日期至QQ亟生5旦至垒目学位授予日期答辩委员会主席理培童教援论文评阅人狸墙塞教援萤直强熬援THESOCIOLOGICALANALYSEONTHETRANSMISSIONOFTHETHEORYOFEVOLUTIONINMODERNCHINAABSTRACTAFTER廿LEOPIUMW弛TLLEREHAVEBEENINN.ODUCTIONSABOUTMETHEO巧OFEVOLUTION.BUTITDIDN’T仃ANSMITWIDELYINCHMAUNTILMEPUBLISHMENTOFⅥMFU’SBOOK髓P砌即秒矿E阳,埘彻.ONNLEBASISOFS㈣ARIZILLG恤DEVELOPILLGSI饥ATI吼OFMETHEO巧OFEVOLUTIONINMEWES钯MCOUNTRIESAILDMENYREVIEWIILG砥仃ANSMI仕I119PROCESSESINCHH_LATLLE妇TRIEDTO锄ALYZE血ERE舔OMW11YMETHEORYOFEVOHLTION仃卸_SLNITTEDI11CHIILAAND砥IILFLUELLCESONCHINA劬MMEVIEWOFSOCIOLO醪NIIIDICATEDT11A土,MERE嬲OMWERE勰FOLLOWING丘RST,ITMETMENEEDOFSAVING也ECOULLTRY;SECOND,ITCOMPLIEDWITLLⅡ1EIDEOLO百CALTRENDOFSCIENTICISM;U血吐MEWEAHESSOFMESOCIALCON虹D1OFMODEMCHINAPMVIDEDAVE哆PLEASAMENVHDLLLNENTFORITS仃A邶MITTIILG.ASMEIILNUENCESOFMEMEO叮OFEVOLUCION0NCHILLA,TLLE跏N10RBEG觚ILISAILALYSES丘0M“,0硒PECTS,MATWERE,POSITIVEANDRLEGAT沁E.ITSPOSITIVEI11NUENCESAREITROLJSEDⅡLESPIRITOF吐LECHIILESE11A_TION,ITDES劬YEDNLEDOCN证EOF‘‘NATUREDOSENOTCHANGE,NORDOSETAO”,ALLDITBROKEMECYCLEOFTLLECYCLICAL也EO珥THENEGATIVEILLFLUENCESLIESIILT、,OASPECTSITJNTENSI6EDMEUTILITA|妇1ISMOFCHILLA;ITLEDTOTHEDESCEMOFCHIILESEMORAL姆KEYWORDSTHE1HEO叮OFEVOLUTIONTRANSMISSIONRE船0NI芏LNUENCE
下载积分: 4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7
页数: 50
大小: 3.4(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