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介:汽车制造行业尘毒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汽车制造行业尘毒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企业现状调查总结报告企业现状调查总结报告2018年04月25日汽车制造行业尘毒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企业现状调查总结报告苏州市华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第1页共2页目录1项目概况111项目概述112具体工作213调查依据314项目开展方式42结果汇总521总体情况522监督检测结果情况723往年职业病危害检测情况1024往年职业健康检查情况1325管理人员培训情况1526个人防护用品配备情况1727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设置情况1828应急药箱和应急救援器材配备情况183问题汇总及建议204总结23附件一普查企业汇总表25附件二监督检测情况81
下载积分: 15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8
页数: 100
大小: 1.51(MB)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释义(第四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释义(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职业职业病诊断与断与职业职业病病人保障病病人保障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劳动劳动者可以在用人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籍所在地或者或者经常居住地依法承担常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职业病诊断的医断的医疗卫疗卫生机构生机构进行职业职业病诊断。断。【释义释义】本条是关于劳动者可以选择那些地方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的规定。本条规定包含两层含义。职业病诊断应当坚持便民的原则,既有利于患者劳动者方便、及时地得到职业病诊断、劳动者可以选择哪些地方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诊断,不仅关系到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诊断活动的有序进行。本条规定劳动者可以选择的诊断机构主要包括以下两类1、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用人单位所在地,也即用人单位的住所地。规定劳动者可以选择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一是考虑到有利于劳动者及时得到诊断,用人单位所在地是劳动者工作的地方,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发病的,可以及时由用人单位安排或者自行前往当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申请进行诊断。二是考虑到在有些情况下,职业病诊断过程中,需要了解用人单位工作场所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去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取证也比较方便。此外,按照本法第四十楚,建议进一步明确。因此,修改后的职业病防治法将“本人居住地”进一步明确为“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在职业病防治法修改过程中,还有一些常委会委员提出应当将能够从事职业病诊断的主体扩大为所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对职业病诊断机构的资质不应当作特殊要求。但是,考虑到职业病诊断与一般的疾病诊断相比较有其特殊性,必须由具备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师承担;将能够从事职业病诊断的主体扩大为所有丶医疗卫生机构,难以保证职业病诊断的质量,对现行体制的冲击也比较大。因此,修改后的职业病防治法维持了职业病诊断必须由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规定。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职业职业病诊断标准和准和职业职业病诊断、断、鉴定办法由国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行政部门制定。制定。职业职业病伤残等残等级的鉴定办法由国法由国务院劳动劳动保障行政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生行政部门制定。制定。【释义释义】本条是关于授权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制定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办法,以及职业病伤残等级鉴定办法的规定。职业病诊断标准是进行职业病诊断工作的技术依据,对职业病诊断机构依法开展职业病诊断工作应当严格遵守职业病诊断标准的强制性规定。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部门一直高度重视职业病诊断标准的制定工作。早在1957年,卫生部就开始组织专家制定我国第一个矽肺病诊断标准,此后,随着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实践的发展和新的职业病类型的不断增多,与之相适应的各项职业病诊断标准也先后出台。1981年卫生部成立全国卫生标准委员会,下设职业病诊断标准
下载积分: 5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8
页数: 14
大小: 0.04(MB)
-
简介: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4副县长在全县职业病防治工作培训会上的讲话副县长在全县职业病防治工作培训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县职业病防治工作培训会,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保障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提高认识,认真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我县职业病防治重点人群是煤矿、水泥厂、砂厂及医疗机构中从事放射工作的从业人员。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事关广大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相关部门、各企业务必高度重视,认真学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加强监管,坚决遏制职业病危害。一是要认真组织学习,大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增强全社会职业病防治意识,提高用人单位依法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卫生保护的自觉性使广大劳动者熟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要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坚决杜绝职业病危害转嫁现象的发生。三是要抓好对执法人员和用人单位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4关的卫生安全事故,要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处理。要及时组织辖区内的企业和相关单位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参加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学习,并组织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本月下旬,我县将启动职业健康体检及建立“健康监护档案”工作,县安监局、煤炭局、经贸局要认真组织相关从业人员接受体检,县卫生局要充分履行卫生执法监督职责,确保健康体检工作扎实开展,确保健康监护档案建立完善。三、加强管理,强化卫生执法监督县卫生局作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执法监督主体,要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卫生监督执法人员要忠于职守,秉公执法,牢固树立服务观念,坚持监督与服务相结合,高质量、高效率地指导用人单位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要认真开展对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情况、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工作场所落实职业卫生要求、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病危害岗位警示标识设置情况、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帮助和指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改善劳动条件,增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能力。要加强对中小企业职业危害的专项治理,督促其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的行为要依法予以查处,对职业病危害严重,造成职
下载积分: 5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8
页数: 4
大小: 0.03(MB)
-
简介: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系统操作手册V10(用人单位版)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系统操作手册V10用人单位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2019年7月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系统操作手册V10(用人单位版)目录第一章前言111用户计算机硬件要求112用户计算机软件要求113说明2第二章系统登录321注册登录系统322修改密码623账号申诉8第三章职业病危害申报1131在线申报流程1132初次申报12321功能说明12322进入方式12323操作步骤1333年度更新19331功能说明19332进入方式19333操作步骤1934变更申报21341功能说明21342进入方式21343操作步骤2135申报表(回执)打印22第四章注册信息修改24
下载积分: 10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8
页数: 29
大小: 1.62(MB)
-
简介:前言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气候多变、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次高,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虽然我国政府对减灾活动非常重视,并设立专门的资金渠道开展灾害勘查和防治,但我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财力和技术水平都有限,必须在了解地质灾害灾情的基础上,弄清哪些灾害危害最严重,实行优先治理,方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我国地质灾害现状,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的机会,本书编委会特邀有关地质勘察方面的专家共同编撰了这部地质勘察与地质灾害监测评估防治技术实用手册,以配合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为地质勘察技术工作和环境监测人员提供实用有效准确的参考依据。本书内容涉及广泛,全书共十四篇,具体介绍如下第一篇地质勘察综述。主要介绍地质结构、地质勘察的内容、方法及其报告的编写方法;第二篇水文地质勘察。首先介绍水的性质、调查及勘察纲要,然后是具体的水文试验,以勘察资料整理结尾;第三篇地质钻探。讲述了钻探的方法及设备、钻探技术、钻探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第四篇地质物探。介绍地质物探的技术分类及遥感技术在地质勘察测绘中的应用;第五篇各类特殊性地基工程的施工与处理。包括冻土、黄土、软土、膨胀土、盐渍土、沙漠岩土、红粘土,本篇以介绍这几类地基工程技术及其处理方法为重;第六篇边坡工程加固与处理技术。举例介绍岩石高边坡与软岩边坡的加固与处理技术以及边坡加固工程的常用加固方法;第七篇工程纠编加固与测试技术。本篇主要分述了工程纠编与加固技术与方法;第八篇地质勘察资质管理。主要介绍了设计单位、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的资质监督管理;前言目录第一篇地质勘察综述()第一章地质与地震(“)第一节地质构造及岩体结构(“)第二节岩土分类及鉴别特征()第三节地震()第二章地质勘察内容与勘察报告的方法()第一节地质勘察内容及技术要求()第二节地质勘察方法及勘察报告()第三章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第三节特殊性岩土勘察()第四节特殊性工程勘察(“)第二篇水文地质勘察()第一章地下水文(“)第一节地下水的性质及其水质分析(“)第二节地下水监测及其不良作用()第二章水文地质勘察()第一节水文地质调查及其勘察纲要()第二节钻探质量的影响因素()第三节水文地质试验()第四节资料综合整理()第三篇地质钻探()第一章概述(“)第一节地质钻探方法及岩石破碎机理(“)目录
下载积分: 15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8
页数: 2114
大小: 22.65(MB)
-
简介:地质矿产勘查规范与地质环境调查、灾害监测评估实用手册(电子版)第一章地质调查概述第一节地质调查一、地质调查的概念与目的任务地质调查是指对某地区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质、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根据地质调查工作任务的不同,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区域地质调查(简称区调)和矿产勘查。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地质工作。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地质填图、找矿和综合研究,阐明区域内的岩石、地层、构造、地貌、水文地质等基本地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矿产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和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二、地质调查的种类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分类,是按地质填图比例尺来划分的,即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的详细程度的要求,分为“小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大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上述三种分类中常用的比例尺是,和。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范围,一般是按国际分幅(经纬度),或按工作任务要求划分。大、中比例尺或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首先要选择好调查的地区,选择的地区一般应符合下列原则“国民经济建设或国防建设需要的地区;“成矿地质条件有利,并已具备前期地质工作相适应的研究程度;’“自然经济地理条件较好,或已有中、近期国家建设的发展计划,能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地区;’第一篇地质调查总论
下载积分: 15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8
页数: 1488
大小: 17.85(MB)
-
简介:XX煤业工会职业病防治煤业工会职业病防治监督机制监督机制第一条为了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新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职业病,是指国家规定的在劳动作业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从事有害作业的劳动者。第四条职业病防治工作应当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第五条各科队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统筹安排职业病防治工作,将其纳入本科(队)发展规划。第六条各级工会组织代表职工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实行群众监督。第七条有害作业单位应当自觉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设置相应的防护设施,建立职业卫生制度,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各种职业危害因素,改善劳动作业环境,使作业场所的有害因素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第八条劳动者在劳动作业过程中应当遵守职业卫生制度和操作规范,享有了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后果和单位采取治理措施的权利;有要求单位改善劳动作业条件和获得职业卫生防护的权利;有接受职业卫生培训、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和获得职业病预防、治疗的权利;有获得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强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而未采取治理措施,又无必要的个体防护措施的,劳动者有权检举、控告和拒绝操作。第九条凡在劳动作业过程中产生粉尘、有害化学物质、噪音、高频、高温及放射性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的单位,应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申请登记,并按照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定做好劳动者职业危害的预防工作。第十条为维护员工职业健康及工作场所环境卫生,凡新进职工,必须了解有关职业健康和卫生保健知识。任何劳动者不得乱扔垃圾、碎屑或杂物等,严禁随地吐痰。定期维护水源及供水设施,确保饮水的洁净卫生。卫生间、更衣室及其它卫生设施,应经常清洗或消毒。第十一条凡可能产生有碍健康的气体、灰尘、粉尘等物质,均应以下处理1采取适当方法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2使用密闭器具以防止有害物质的散发;3必要时,采取凝结、沉淀、吸引或排除等处理方法。第十二条凡转让有害作业项目的,必须同时提供有关卫生防护资料。引进或者接受转让的生产设备、工艺存在职业危害的,必须配有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护设施,并同时安装使用。禁止将有害作业转移给没有相应防护设施的单位。第十三条有害作业场所应当与其他作业场所分开,配备必要的卫生防护设施,并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易发生职业病或急性职业中毒事故的有害作业场所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并设立安全卫生警示标志,加强防范。第十四条有害作业单位应当按规定为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和健康监护档案制度,全面纪录生产工艺流程中有害因素的状况、监测或者检测数据及职工职业性健康检查等有关资料。第十五条有害作业单位应当对从事有害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和定期的健康检查;放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对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在退休、调离或终止劳动合同前必须进行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有害作业单位应当及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职业健康检查范围、对象、内容、间隔时间和承担职业健康检查的机构按国家和市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执行。对女职工、孕妇及职业健康检查确诊的职业禁忌症患者,劳动者所在单位不得安排从事与其相关的作业。第十六条职业性体检和职业病诊断工作由市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职业病诊断机构承担。职业病的诊断和处理必须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执行。急性职业病由首诊医疗卫生机构负责诊治。XX煤业有限公司
下载积分: 2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7
页数: 2
大小: 0.03(MB)
-
简介:医院职业病防治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计划及实施方案。1、防治目标(1)力求放射工作场所电离辐射危害因素控制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力求不发生放射性职业病(2)力求不发生各类放射事故,2、防治措施(1)由职业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接触放射危害工作的人员进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使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2)放射设备的设置、布局、安装要有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要求。不购买和使用淘汰设备。(3)配备合格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按时发放有害作业场所岗位津贴。(4)发现设备及防护设施出现问题,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检修和维护。(5)制定放射工作场所岗位职责及操作规程。(1)、培训所需经费(2)职业性健康体检费(3)有害因素监测费(4)劳动防护用品费(5)仪器设备及防护设施的维护费
下载积分: 5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7
页数: 3
大小: 0.02(MB)
-
简介:20152015年度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年度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一、粉尘类(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1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矽肺2行业举例(1)煤炭采选业岩巷凿岩、岩巷爆破、岩巷装载、出矸推车、喷浆砌碹、岩巷掘进、煤巷打眼、煤巷爆破、煤巷加固、采煤运输、井下通风(2)石油天然气采选业泥浆配置、地质磨片(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矿穿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选矿辅助(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电选、选矿辅助(5)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土砂石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破碎、筛选、研磨、转运、开采辅助;河砂吸采、河砂手采、河砂筛选、河砂转运、河砂运输、河砂开采辅助、化学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选矿辅助、非金属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重选、选矿辅助(6)美术品制造业石质工艺品雕刻、(7)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水电施工(8)碱产品制造业泡化碱制取(9)无机盐制造业硅酸钾制取、氟化钠制取(10)化学肥料制造业电炉制磷(11)涂料及颜料制造业搪瓷色素备料、玻璃色素溶制、玻璃色素成品(12)催化剂及各种化学助剂制造业两步共胶(13)橡胶制品业胶辊辊芯处理(14)瓦砖、石灰和轻质建材制造业砂石装卸、筛选、转运、堆垛、运输、辅助、装卸、筛选、转运、投料、拌和、浇注、(3)炼焦、煤气及煤制品业原煤输送、炼焦备煤、炼焦洗煤、炼焦选煤、炼焦配煤、炼焦干馏、熄焦、运焦、炼焦辅助、煤块破碎、煤制品制取(4)碱产品制造业石灰煅烧、钾碱煅烧碳化(5)无机盐制造业硫化钠制取、碳酸钡制取(6)水泥制造业水泥供料、均化、煤粉制备、输送(7)石墨及碳素制品业碳素粉碎、煅烧、筛分、配料、合成(8)炼铁业煤粉操作(9)重有色金属冶炼锌矿焙烧(10)电气机械及材料制造业蓄电池封口(三)石墨尘1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墨尘肺2行业举例(1)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石墨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重选、选矿辅助(2)催化剂及各种化学助剂制造业催化剂干燥(3)耐火材料制品业耐材粉碎、筛分、配料、混合、成型、烧成、磨制、物料输送、耐火砖干燥(4)石墨及碳素制品业碳素制品清理、金属粉混合、石墨机加工、石墨制品制取(5)钢压延加工业管坯穿孔(6)铁合金冶炼业锰铁铸锭、其它铁合金铸锭(7)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挤压、穿孔(8)金属制品业焊粉制备(9机械工业粉末冶金压制(1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锌锰电池制备、电池芯制备、炭棒混合(11)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支座装配、涂内层石墨、喷外层石墨、钨钼拉丝(四)炭黑尘1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黑尘肺2行业举例1纸及纸制品业涂料配制、色浆制取
下载积分: 15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7
页数: 80
大小: 0.19(MB)
-
简介:广东省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为了指导全省201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印发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决定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粤办函〔2011〕672号)、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我省国土资源工作的意见(粤发〔2012〕22号)、关于印发的通知(粤国土资地环发〔2016〕126号)等有关要求,结合我省近年来突发性地质灾害灾情、险情、成灾规律,以及广东省2018年气候预测成果,编制广东省201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2017年地质灾害概况(一)地质灾害灾情。(一)地质灾害灾情。2017年全省共发生地质灾害154起,其中,滑坡49起、崩塌90起、泥石流2起、地面塌陷11起、地面沉降2起,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1863万元,与2016年同期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均明显减少,分别减少了28、91和73。汛期(4~10月)发生地质灾害144起,占全年地质灾害总数的94;全年导致人员
下载积分: 15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7
页数: 72
大小: 0.98(MB)
-
简介:陕西省处置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陕西省处置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2010年12月17日省应急办【字体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本页】1总则总则1111目的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护森林资源、国土与生态安全,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预案。1212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建立我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机制,落实各项责任制度,采取积极应对,有效监测,快速反应,科学治理等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除治。1313工作原则工作原则131131坚持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132132坚持快速反应,紧急处置,控灾减灾的原则。133133坚持属地管理,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原则。134134坚持分级联动,各司其责的原则。135135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科学控灾的原则。1414编制依据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2222职责职责221指挥部研究、协调、解决重大林业生物灾害处理过程中的问题,研究、解决市级指挥机构的请示和应急需要。222办公室负责重大生物灾害应急处理的日常工作,协调指挥部各成员单位。223专家组负责重大生物灾害的调查、评估和分析,提供技术咨询,提出应对建议和意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224厅办公室负责向国家林业局、省政府报告情况和向相关省通报情况公文的审核工作。225计财处根据指挥部意见和处理需要,商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及时筹措和拨付救灾资金。226造林处负责重大生物灾害防控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227资源处负责组织提供重大生物灾害发生区森林资源分布和林相资料,根据受害情况审批采伐指标。228保护处对自然保护区和威胁保护区的重大生物灾害开展应急处理。229科教外事处组织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开展科学研究,为防治重大林业生物灾害提供技术支持和科技支撑;负责相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协调并受理受灾地区国外援助工作。2210省森防总站负责组织各级预测预报网点实施重大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协助指挥部办公室处置重大林业生物灾害防控工作。3预警和预防机制预警和预防机制3131预防监测预防监测体系体系311311监测区域监测区域根据我省森林资源分布状况以及林分所处的区域,将具有特殊生态和经济价值的区域(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等)列为重点防控区,其余为防控区;将人流、物流频繁,林业有害生物容易传播的较敏感地域及场所列为重点监控区范围,实行分类施策。重点防控区重点防控区秦岭、巴山、关山、桥山、黄龙山五大林区;森林生态环境脆弱地
下载积分: 5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7
页数: 9
大小: 0.07(MB)
-
简介: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简单96】QQ1563033835【简单96】QQ1563033835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RRFHTTPSJQQQCOM_WV1027K52VP【简单96】QQ1563033835【简单96】QQ1563033835
下载积分: 5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7
页数: 15
大小: 5.35(MB)
-
简介: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技术规范及质量控制要求马鞍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曹多志TEL13013103931EMAILMDZ2014年5月22日2主要内容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特点及常见问题技术负责人的职责及关键控制点标准规范及其应用实验室检测技术职业卫生检测质量控制主要特点检测结果数据处理3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特点及常见问题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特点有害物质种类多已知和未知、形态及毒性、生产各环节毒物浓度变化大空间大小、通风状况、毒物产生源的数量和布局、操作方式及化合物本身理化特性毒物本身的理化特性不恒定形态的变化、化合物的变化气象条件及场所情况对样品采集的影响大毒物采样体积、毒物在空气中的扩散状态5职业病危害因素样品的特殊性样品中的待测组分较多样品待测物的浓度相差较大样品中有未知成分或干扰物样品量少样品不能留样样品的稳定期限较短6采样检测工作中常见问题(1)委托与受理无委托协议项目不受控样品不受控准备工作资料的收集不全缺乏现场调查和工人的工作写实不制定检测和采样计划采样仪器不校准不做预实验不做样品收集器的抽查及处理不做解吸或洗脱效率试验7采样检测工作中常见问题(2)现场工作现场采样信息记录不完整、不充分采样、检测方式、方法不按规范采样时间不在浓度最高时段、采样时间太短个体采样选择对象太少毒物采样不做现场空白样品的转移、包装、运输不符合要求8采样检测工作中常见问题(3)实验室工作不做方法确认样品编号无唯一性、不与原始记录一致无标准物质配置记录、无证标准物质单标校正、标准系列不能涵盖样品浓度测定过程不优化条件、没有质控未知样品不处理原始记录缺少必要的信息9采样检测工作中常见问题(4)报告和资料归档报告不能反映检测当日现场情况结果计算TWA、DBA不准确、规范不恰当的评价,无针对、可操作性的建议计量单位及打印错误归档不全或分别存档10采样检测工作中常见问题(5)主要是人的原因机构管理者,低成本、低价竞争、高效率机构技术带头人迫于市场压力,自身学习不够机构现场和实验室人员不够专业、赶任务评审专家评审标准不够统一,未能相互补充行政监督管理者应当逐渐提高要求11二、技术负责人的职责及关键控制点12技术负责人的职责检测技术的总负责现场检测和采样方案的技术审核新检测项目实施的技术审核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施检测报告的审核与签发13技术负责任人的要求检测专业知识与经验职业接触限值标准采样规范的应用检测技术标准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现状评价、日常检测检测特点及其要求14职业卫生检测类型按照委托企业的日常检测技术服务机构的委托检测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测建设项目的类比检测建设项目的控制效果评价检测现状评价的检测按照检材空气检测生物监测15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样品采集化学因素粉尘现场检测物理因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实验室检测采样设备物理因素检测设备实验室分析检验设备16三、标准规范及其应用17标准规范及其应用限值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超高频辐射高温噪声等GBZT11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1923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GBZ1924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石棉纤维浓度GBZ19252007采样仪器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17061199718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值,是职业卫生标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化学因素339种毒物粉尘47种粉尘生物因素2种白僵蚕孢子等物理因素12种因素19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因素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是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是指在遵守PCTWA前提下容许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短时间内连续接触可引起1)刺激作用,2)慢性或不可逆性损伤,3)存在剂量接触次数依赖关系的毒性效应,4)麻醉程度足以导致事故率升高、影响逃生和降低工作效率的化学物质,还需制定PCSTEL,20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因素最高容许浓度MAC是指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瞬间浓度。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超限倍数(EL)是指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小时PCTWA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PCTWA的倍数值。21TWA样品的采集方法与对策1工人个体采样样品(工人工作少于8H、工人工作大于8H)2工人非流动工作分时段采样的样品3工人流动工作分地点采样的样品22STEL和MAC采样方法与对策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现场存在波动波动的时间段定点或个体采样调查记录制定采样时机和方法超限倍数采集和不采集现场检测与采样计划方案23采样技术及其应用收集器结构与效率采样流量的确定根据现场预估情况与危害因素的特点采样流量的测定测量的实施特殊样品的采集对策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铅尘和铅烟24四、实验室检测技术25实验室检测技术实验室检测涉及的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等离子发射光谱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仪离子选择电极电化学X衍射仪红外光谱仪标准方法内容方法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试剂仪器及其条件采样方法样品预处理方法检测的步骤技术指标检出限、定量下限、样品稳定性、方法的精密度、方法的准确性等26原子吸收在职业卫生检测中的应用GBZT1601~16085中有26个原子吸收光谱法18个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4个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4个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WST生物检测62个方法中有20个原子吸收光谱法3个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12个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5个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空气样品的原子吸收检测√样品-微孔滤膜(由硝酸纤维素同少量乙酸纤维素基质混合交连成筛孔状薄);溶于热的浓酸,加热促进溶解;在稀酸中,微孔滤膜几乎不变;√样品预处理方法洗脱法消解法19高氯酸硝酸消解液生物样品的原子吸收检测血液尿液样品预处理方法稀释萃取基体改进剂27原子吸收在职业卫生检测中的应用镉及其化合物钙及其化合物铬及其化合物钴及其化合物铜及其化合物铅及其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锶及其化合物锌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硒及其化合物镁及其化合物锑及其化合物硝酸氢化锂001MOLL盐酸溶液洗脱液钾及其化合物10ML水洗脱钠及其化合物10ML水洗脱锡及其无机化合物110硫酸硝酸消解液铊及其无机化合物硝酸溶液洗脱28原子吸收在职业卫生检测中的应用标准曲线法工作曲线法空气样品锑及其化合物火焰、石墨炉氧化砷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铬及其化合物铜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硫化铅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生物样品29气相色谱在职业卫生检测中的应用气相色谱法在职业卫生检测中的应用GBZT160共209个方法,约303种毒物;气相色谱法86个,占41;涉及171种毒物占,55。按照样品处理方法分类直接采样气相色谱法热解吸气相色谱法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30五、职业卫生检测质量控制主要特点样品采集过程的质量控制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31样品采集现场调查危害因素(评价、日常、监督、事故)工人情况(工种、工时、岗位、工作区域、个体防护情况,工作状况写实)生产情况(日生产量、有害化合物使用量、防护设施情况)确定采样对象(工种、人数)采样时间(结合生产情况)预采样(短时间的定点、个体)绘制采样布点图32样品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人员的组成现场调查计划的制定采样仪器实施与计划特殊情况的应对记录人员责任心技术水平经验现场调查与控制正常生产避免人为因素影响采样点和采样对象的选择工人工作的地点采样对象的抽样概率33样品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采样时机的选择工人操作的时间段季节性因素采样频率的选择采样时间段的覆盖率采样效率的保证现场情况与经验减小采样过程误差规范性操作流量测定流量计算现场样品空白检验规范操作样品检测结果处理34实验室质量控制法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0号)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认可条件评审项目标准及认可工作程序的通知(安监总安键201288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作规范(安监总厅安健201439号)35实验室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的作用保障检测结果准确;掌握工作中所发生的变化和这些变化的发展趋势;发现异常,查出产生误差的原因;36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性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五个方面人员仪器设备实验室环境技术方法试验用品37实验室质量控制人员要求–相关专业背景–技术培训–持证上岗培训计划效果评价)–监督检查(监督计划监督记录38实验室质量控制仪器设备–性能满足方法要求–定期检定(检定、校准、测试)–检定校准结果的确认–期间核查(仪器设备、标准物质)–标识管理–档案管理–使用记录(信息)39实验室质量控制仪器设备检定与校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1987年5月28日国家计量局发布共计55类,随后增加5类)40实验室质量控制1尺;9天平;3玻璃液体温度计;25压力表、氧气表;35场强计;42声级计;44CO分析仪、CO2分析仪、SO2分析仪、测氢仪、硫化氢测定仪;45、酸度计;47、汞蒸气测定仪;48火焰光度计;49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51粉尘测量仪;59微波辐射与泄漏测量仪。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可根据本目录,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实施的项目。规定强制检定仪器设备41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环境控制环境条件满足设备需求温度、湿度、防酸、尘、电、地线等环境条件满足方法要求方法的关键技术指标排毒设施送风、排风特殊参数的环境控制氨甲醛42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方法方法的选择国标、国际标准、文献、研制方法的验证依据程序文件、方法验证申请、方法验证的计划和技术资料、审核批准、作业指导书的制定、颁布。技术培训43实验室质量控制试验用品验收(试剂、实验室用水、容器、仪器、收集器等)合格供应商的评估标准物质管理◇溯源标准◇标准物质(一级、二级)◇期间核查44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是在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进行–是由上一级实验室对下级实验室提供质控样品或盲样–检测结果由分发质控样品或盲样的实验室进行统计评价,以考核实验室的检测质量。–可以发现实验室是否有效地进行了实验室内部质量控,也可以发现配制标准溶液时产生的误差,或应用低质量蒸馏水、其他溶剂、试剂等产生的误差。45实验室质量控制可以发现实验室是否有效地进行了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也可以发现配制标准溶液时产生的误差,或应用低质量蒸馏水、其他溶剂、试剂等产生的误差。为了评定检验结果是否良好,在发放参比标准样品时可以采用控制图。其控制限一般均大于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图。46检测过程质量控制采样用品预处理、抽检标准溯源一级标准物质二级标准物质过程控制指标空白标准物质质控样平行样加标回收记录信息溯源标准检测条件样品预处理试剂数据处理过程47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空白样品的空白对照在样品采集的同时,除不采集工作场所的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完全与样品相同,包括采样仪器设备,从实验室到现场和从现场到实验室的运输,样品的保存、预处理和测定。样品空白对照的数目一般为样品总数的十分之一,或每批样品至少测定三份。其测定结果提供了一个从采样到测定全过程的质量控。48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空白样品的空白对照测定结果小于或等于测定方法的检出限,说明样品在各个环节没有受到污染,检测结果是准确的可靠的。若大于检出限,小于方法空白样,则应修正样品测得值。若大于方法空白值,甚至大于样品值,这说明样品被污染,检测结果应弃去。49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空白方法空白样品与样品的空白对照相似,但不经过采样现场,实验室内完成操作。每批样品一般测定三个方法空白样品。控制范围测定结果提供了实验室测定过程可能引入的污染。当测定结果大于试剂空白样品,说明采样介质受到污染,应更换采样介质。50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空白试剂空白样品对检测方法所用的试剂(包括吸收液、解吸液、洗脱液、试剂溶液、有机溶剂等)进行检测每批试剂应作一次,每次至少三个样品。测定过程中由实验室内所用的试剂、器材等引入的污染。当测定结果大于方法空白样品时,应对试剂和器材进行检查,消除污染。51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空白采样设备空白样品样品由采样容器的清洗液、吸附剂的解吸液或滤料的洗脱液等。每更换采样设备时应检测一次。获得采样用的吸附剂、滤料等的待测物本底水平,检查采样设备清洗方法是否合适。当测定结果大于方法空白样品值时,说明采样设备有污染,应清除。52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空白仪器空白样品是由没有待测物的分析试剂如实验用水或有机溶剂等所组成;每批样品应检测1~3个样品。主要用于检查具有“记忆”效应特性、系统分析仪器,如发射光谱和色-质联用等仪器。它通常其检查结果提供仪器系统的“记忆”水平。53检测过程质量控制应用在每批样品测定的同时至少要带2个试剂空白。空白值应小于所用测定方法检出限的12,其相对偏差应符合下表中的数值。在测定样品前,必须检测1~2个质控样或标准物质,测定结果满足质控要求后,才可开始测定样品,测定结果才能有效。54检测过程质量控制应用在用变动较大的测定方法测定样品时,每测定10个样品必须测定一个质控样或标准溶液,以检查测定条件的变动;测得值应在质控样标准值范围之内测得值与标准溶液标准值之间的相对偏差在表数值之一半,方可继续测定;要调整测定条件后,重新测定前十个样品。55检测过程质量控制应用加标回收率和平行样法在测定样品之前或同时用加标回收率和平行样品进行质量控制。群体样品随机取10~20%个样品从同一个样品中取出数量相同的三份子,一份加入一定量的步骤,作加标回收率,另两份为平行双样。56检测过程质量控制应用加标回收率和平行样法加标回收率不得低于75%,大于105%。超过此范围,必须检查原因,加以改正后,重新测定,直至满足要求为止。平行双样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平行双样测定值之差平行双样测定值之和100%不得超过规定。加标回收率应不小于90%。57检测过程质量控制应用质控图使用实验室自制质控样测定时,用其均值质控图实施质量控制。结合日常测定,按样品测定操作步骤测定质控样,至少积累20个测定数据,计算均值X和标准差SD。以测定次序或日期或时间为横坐标,测定结果为纵坐标,平行于横坐标X,X2SD为上下警告线,X3SD为上下控制线。将每次测定质控样的结果按测定次序或日期或时间点在质控图上,进行评价测定结果在警告线以内,表示测定过程和仪器设备正常,满足质控要求。测定结果虽在警告线之内,但连续七次偏于均值的一边,应找出系统误差的来源,加以改进。58六、检测结果数据处理59检测结果数据处理实验室检测结果与限值表达一致单位换算PPM1106MGM3异常检测结果的处理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数据异常,异常样品的处理应依据统计学可疑数据处理原则进行;应分析原因并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数据的取舍。60检测结果数据处理最低定量浓度由方法定量下限和样品采用体积决定;空气中XX最低定量浓度方法定量下限样品采集体积;低于最低定量浓度的样品纳入统计计算的方法。61检测结果数据处理检测的汇总结果表述与职业接触限值相符TWA数据汇总不同工作岗位分别列出同一工作岗位工人数抽样数检测结果范围抽样数<6人时,应分别列出;抽样数≥6人时,应按照数据的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学处理。同一采样对象的数据应取最大值同一采样对象同时采集的样品取平均值62检测结果数据处理STEL和MAC数据汇总不同工作岗位分别列出同一工作岗位检测地点检测次数检测结果范围对于超标的检测结果应分别列出同一检测地点的数据应取最大值同一地点同时采集的样品取平均值63根据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7号),现就规范全省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工作提出要求一、基本要求二、前期工作三、检测布点四、质量控制五、成果管理1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2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质量评审表评价机构内部评审用64第十四条、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前的规范准备;第十五条、现场采样除执行GBZ159外,更具体要求;第十六条、检测样品唯一标识和交流过程的规范;第十七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规范要求;第十八条、执行检测方法过程的质量控制规范要求65与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马鞍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曹多志EMAILMDZTEL130131039312014年6月6日6667
下载积分: 8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8
页数: 67
大小: 1.04(MB)
-
简介:20191151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的应用主要内容标准制订的法律依据标准的解析及应用2019115220191153一、标准制订的法律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五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20191154一、标准制订的法律依据第三十条向用人单位提供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应当提供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应当载明产品特性、主要成份、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职业病防护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产品包装应当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贮存上述材料的场所应当在规定的部位设置危险物品标识或者放射性警示标识。20191155一、标准制订的法律依据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52号)第十二条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高毒作业场所应当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讯报警设备。第二十三条有毒物品的包装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并以易于劳动者理解的方式加贴或者拴挂有毒物品安全标签。有毒物品的包装必须有醒目的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经营、使用有毒物品的单位,不得经营、使用没有安全标签、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的有毒物品。20191156一、标准制订的法律依据第二十四条用人单位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必须事先制订维护、检修方案,明确职业中毒危害防护措施,确保维护、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必须严格按照维护、检修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维护、检修现场应当有专人监护,并设置警示标志。20191157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工作场所设置的可以使劳动者对职业病危害产生警觉,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的图形标识、警示线、警示语句和文字。本标准适用于可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设备及产品。根据工作场所实际情况,组合使用各类警示标识。安全色红色表示禁止和阻止的意思。蓝色表示指令,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定。黄色表示提醒人们注意。绿色表示给人们提供允许、安全的信息。20191158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图形标识图形标识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禁止标识禁止不安全行为的图形,如“禁止入内”标识。禁止标识的基本形式背景白色圆圈带和斜杠红色标识图黑色外圈白色安全色至少应覆盖总面积的35191159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示例201911510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警告标识提醒对周围环境需要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如“当心中毒”标识。警告标识的基本形式警告标识的基本形式是等边三角形边框背景黄色三角形内带黑色标识图黑色三角形外圈黄或白色安全色至少应覆盖总面积的501911511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201911512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201911513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指令标识强制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措施的图形,如“戴防毒面具”标识。指令标识的基本形式背景蓝色标识图白色外圈白色安全色至少应覆盖总面积的501911514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示例201911515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201911516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201911517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提示标识提供相关安全信息的图形,如“救援电话”标识。提示标识的基本形式背景绿色标识图白色外圈白色安全色(绿色)至少应覆盖总面积的501911518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示例201911519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示例201911520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警示线警示线是界定和分隔危险区域的标识线,分为红包、黄色和绿色三种。按照需要,警示线可喷涂在地面或制成色带设置。201911521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警示语句警示语句是一组表示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或描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词语。警示语句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图形标识组合使用。201911522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201911523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有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内容与说明告知卡是设置在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岗位醒目位置上的一种警示,它以简洁的图形和文字,将作业岗位上所接触到的有毒物品的危害性告知劳动者,并提醒劳动者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告知卡包括有毒物品的通用提示栏、有毒物品名称、健康危害、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应急处理和理化特性等内容。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规定了54种高毒物品。201911524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201911525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警示标识的设置在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入口或作业场所的显著位置,根据需要,设置“当心中毒”或者“当心有毒气体”警告标识,“戴防毒面具”、“穿防护服”,“注意通风”等指令标识和“紧急出口”、“救援电话”等提示标识。依据高毒物品目录,在使用高毒物品作业岗位醒目位置设置告知卡。在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红色警示线。在一般有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黄色警示线。警示线设在使用有毒作业场所外缘不少于30CM处。201911526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在高毒物品作业场所应急撤离通道设置紧急出口提示标识。在泄险区启用时,设置“禁止入内”、“禁止停留”警示标识,并加注必要的警示语句。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发生故障时,或者维修、检修存在有毒物品的生产装置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设置“禁止启动”或“禁止入内”警示标识,可加注必要的警示语句。201911527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其他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警示标识的设置在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设置“注意防尘”警告标识和“戴防尘口罩”指令标识。在可能产生职业性灼伤和腐蚀的作业场所,设置“当心腐蚀”警告标识和“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穿防护鞋”等指令标识。在产生噪声的作业场所,设置“噪声有害”警告标识和“戴护耳器”指令标识。在高温作业场所,设置“注意高温”警告标识。在可引起电光性眼炎的作业场所,设置“当心弧光”警告标识和“戴防护镜”指令标识。201911528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存在生物性职业病危害因索的作业场所,设置“当心感染”警告标识和相应的指令标识。存在放射性同位素和使用放射性装置的作业场所,设置“当心电离辐射”警告标识和相应的指令标识。201911529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产品包装警示标识的设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性物质的材料的,产品包装要设置醒目的相应的警示标识和简明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载明产品特性、存在的有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安全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应急救治措施内容。201911530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贮存场所警示标识的设置贮存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化学品、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有放射性物质材料的场所,在入口处和存放处设置相应的警示标识以及简明中文警示说明。201911531二、标准的解析及应用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警示线的设置在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临时警示线,划分出不同功能区。红色警示线设在紧邻事故危害源周边。将危害源与其他的区域分隔开来,限佩戴相应防护用具的专业人员可以进入此区域。黄色警示线设在危害区域的周边,其内外分别是危害区和洁净区,此区域内的人员要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具,出入此区域的人员必须进行洗消处理。绿色警示线设在救援区域的周边,将救援人员与公众隔离开来。患者的抢救治疗、指挥机构设在此区内。联系方式TEL0298823515315591821289EMAILLYJ8521谢谢大家欢迎批评指正
下载积分: 8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7
页数: 32
大小: 0.76(MB)
-
简介:职业职业病防治法律、行政法病防治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章、标准、文件准、文件111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1212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1313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1414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1515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八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研制、开发、推广、应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加强对职业病的机理和发生规律的基础研究,提高职业病防治科学技术水平;积极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治技术、工艺、设备、材料;限制使用或者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国家鼓励和支持职业病医疗康复机构的建设。第九条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本法和国务院确定的职责,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病防治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以下统称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第十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职业病防治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体制、机制,统一领导、指挥职业卫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加强职业病防治能力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制。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应当认真执行本法,支持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普及职业病防治的知识,增强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观念,提高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使职业卫生保护权利的能力。第十二条有关防治职业病的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制定并公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和专项调查,对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为制定职业卫生标准和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的职业病防治情况进行统计和调查分析。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有关部门收到相关的检举和控告后,应当及时处理。对防治职业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第二章第二章前期预防前期预防第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要求,严格遵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落实职业病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第十五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的设立除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设立条件外,其工作场所还应当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二)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三)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作业分开的原则;(四)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五)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六)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关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其他要求。第十六条国家建立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应当及时、如实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报危害项目,接受监督。
下载积分: 11 赏金
上传时间:2022-07-27
页数: 34
大小: 0.2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