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活着而活着——试论《活着》中福贵的生存方式【文献综述】
上传人: 毕业设计 IP属地:江苏 文档编号: 20190810075827501 上传时间: 2019-08-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00KB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为活着而活着——试论《活着》中福贵的生存方式专业班级: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一、前言部分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余华,当代作家,浙江海盐人,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因父母为医生的关系,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余华从年开始发表小说,是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叶兆言和苏童等人齐名。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韩文和日文等在国外出版。著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和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及《战栗》等。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年),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年)。写于年的《活着》,是余华小说创作的分水岭它标志着余华创作风格由“先锋”向“写实”的转型。长期以来,余华的作品创作的灵感都是源于与现实的那层紧张关系和以敌对的态度看待现实,正因为如此,余华的早期小说主要写血腥、暴力、死亡,写人性恶,他展示的是人和世界的黑暗现象。他小说中的生活是非常态、非理性的,小说里的人物与情节都置于非常态、非理性的现实生活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他的心态也渐渐的变得平和,他发现了一个真正作家所寻求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控诉、揭露,而是向人们展现高尚,是对万物理解后的一种超然,对善与恶的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眼光看世界。当时他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他,他决定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活着》。它奠定了余华在当代文坛不可动摇的地位,它是充满温暖的情感之力作,小说以一种淡漠的话语基调,表达着相似的主题,那便是“活着”,两个主角的生存方式很类似,想要弄清“活着”的意义,就得先研究他们这种生存方式。对于这种生存方式,评论界分歧甚大,甚至尖锐对立。一派意见认为,余华“为没有任何外在于生命的名利追求可能的百姓提供生存下去的信念和意义”[],活着的意义就是为了活着本身,并体现了“深切的意义追问和民间关怀。”[]姜飞、洪治纲等人都持这种观点。另一派的观点则基于存在主义的“人”的立场,批评余华在鼓吹“苟活哲学”(“好死不如赖活着”),“从精神上自行阉割自身对苦难的‘痛感神经’”,展示了“某种以民精神的集体遗忘为标志的良知的贫困。”[]夏中义、谢有顺、赵歌东都持这种激烈否定态度。昌切、叶李提供了中间意见,认为“福贵们的生存态度无疑是缺乏存在主义悲剧精神的,然而在这种无可抗拒的宿命中宁静地继续着生存,这本身一样可以感受到人类那种永恒的对生命的热爱与坚韧。这与存在主义主体的精神立场不同,但结果却呈现出殊途而同归。”[]在这些歧异的意见中,我比较认同姜飞等人的观点。支持并赞成余华笔下福贵的生存方式的评论家们,认为余华揭示了某种中国式的生存方式,深刻体现中国老百姓的生存状况,表现出悲天悯人的情怀和人道主义关怀,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中下层民众的生存哲学。在福贵历经苦难之后,最终昭示出的是一种宁静、忍耐、温情的受难,执著于此生此世的人性光辉,这也正是一种中国底层老百姓在残酷的境遇中对付生存困境的努力。他们忍受痛苦,植根于广阔的大地上,用坚忍享受痛苦中的幸福,为“生命寻找充足的理由和神圣的哲学意义。”[]於可训也认为,“(《活着》)不但反映了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的艰难的生活历程,因而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意义,而且,也借以在一个更深入的层面上,揭示了一种带有某种乐生主义色彩的生存哲学的奥秘。”[]并且,夏中义、富华也认为《活着》是“乡土中国的生存启示录或本土‘圣经’”[],这是批评者亦承认的。张新颖认为,“这样的作品特别能够唤起朴素的、深厚的、本土的现实感受和文学感受。”[]著名学者张梦阳先生认为,“富贵承继并凸现了阿的乐天精神,说明我们中国人这几十年以至几千年是如何熬过来的,是怎样乐天地忍受着种种苦难,坚忍地‘活着’的。正是本根于这种精神,阿才不致发疯或自杀,福
展开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装夹具类】推动架+4-钻φ16孔[版本2]
- 涡轮发动机1
- 莲子去芯机设计[9张cad图纸+文档]
- 杠杆cj018-c )
- 80-08拨叉(钻孔铣槽镗孔)机械加工工艺课程夹具设计
- 自卸汽车举升机构的设计【含catia三维及cad图】
- [vb毕设]期刊信息管理系统vb+sql
- 【zs精品】盖板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三维solidworls】【全套cad图纸+毕业论文】【原创资料】【优秀夹具设计】
- 小型微耕机设计【6张图60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设计“ca6140车床滤油器体”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含cad图纸和工序卡片)
- vb034房屋租凭管理系统
- 基于svm的刀具状态识别系统设计(无源码)
- 土木外文翻译--高温下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性能
- f型果杯支架脚注塑模设计【10张cad图纸】【优秀】
- 基于可调度性与全局延迟的分布式嵌入系统实时通信中的总线访问优化
- 【采矿工程论文】孔庄煤矿2.4mta新井设计—专题浅析采空区充填技术【图纸+论文+专题】
- 毕业设计--支架的工艺规程及钻φ52孔的工装夹具设计(含全套资料)
- 【采矿专业课程论文】阳泉二矿2d4mta新井设计【计算书+图纸】
- 餐具包装纸袋包装机的设计【全套含有cad图纸三维建模】
- asp.net电子购物商城系统(源代码+论文+开题报告+答辩ppt)
推荐文档
- “地沟油”监管法律制度研究.pdf
- 万圣节祝福信息大全——万圣节手机祝福信息
- 上海市居住区景观环境中植物的配置与应用.pdf
-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模式探析.pdf
-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述论.pdf
- 互联网上含隐藏信息的图像搜索引擎.pdf
- 对于大学生厌学行为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 23194.纳米材料敏感增强的qcm气敏和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 论中国古代文论中“以象譬喻”的批评方法.pdf
- 新入职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太原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例.pdf
- 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和评价研究.pdf
- 低透气性煤层群保护层开采卸压瓦斯综合治理技术.pdf
- 基于遗传算法的热力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pdf
- 11498.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 移动IP网络自适应的分层移动性管理.pdf
- 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和景观位置对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研究.pdf
- 低碳设计理念下甘肃省土特产包装设计研究.pdf
- xx公司安全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明细表
- 环境色彩设计——环境色彩调查方法的研究.pdf
- 超竞争环境下企业战略转型能力研究——以长安汽车为例.pdf
您可能关注
- 毕业论文——基于3gpp lte的mimo下行链路信道建模与信道测量
- 土壤环境污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arm的电动机控制技术研究
- 传感器课程设计--基于光敏电阻的简易传感器
- gy03-156@香烟横包机右支架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 jh31-63机械压力机的设计毕业设计
- 双侧翻式轻型自卸车设计【7张cad图纸+毕业论文】
- 网络营销产品和服务开题报告
- 基于dsp的感应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设计
- 课程设计-年产70万吨冷轧带钢厂的工艺设计
- 外汇占款对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影响实证分析[毕业论文]
- asp基于web网上日记本毕业设计(源代码+论文)
- 整条烟喷码线及码垛机构的设计【5张cad图纸】【优秀】
- 前刹车调整臂外壳加工工艺和铣φ12孔端面夹具设计【全套cad图纸+说明书】【课设资料】
-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利用宽带cdma技术增加蜂窝系统容量研究
- 【zs精品】ca6140车床拨叉系列全套的-含装配图 夹具图 零件图 说明书
- 文献综述撰写第五章1
- 管理学基础毕业论文
- 制药工程外文资料翻译--ch3+与一系列同环和异环分子的气相反应(英文)
- 为活着而活着——试论《活着》中福贵的生存方式【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