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与免疫ppt课件
上传人: 毕业设计 IP属地:江苏 文档编号: 20191002114927155 上传时间: 2020-10-18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48MB
认证信息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第1页 / 共50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3页 / 共50页

第4页 / 共50页

第5页 / 共50页
资源描述:
病毒感染与免疫一、病毒的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在易感细胞内增殖,与机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病毒感染()病毒性疾病()一、病毒的致病作用病毒的传播方式病毒感染的类型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一)、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个体之间的传播通过黏膜表面: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眼通过皮肤传播:媒介昆虫叮咬皮肤医源性传播:经输血、注射、拔牙、手术等(一)、病毒的传播方式、垂直传播():病毒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经胎盘传播经产道传播经哺乳传播(二)、病毒感染的临床类型病毒携带者、隐性感染病毒进入机体后不引起临床症状,对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不明显。病毒仍可在体内增殖并向外播散机体可获得免疫力而终止感染。相关因素:病毒毒力弱、机体防御能力强、病毒的种类、病毒的性质。、显性感染有的病毒如天花病毒、麻疹病毒等进入机体,到达靶细胞后大量增殖,使细胞和组织损伤,机体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急性病毒感染()病毒侵入机体后,在靶细胞内繁殖,经数日至数周的时间后突然发病。在潜伏期内:病毒增殖到一定水平,由靶细胞的损伤和死亡而导致组织器官的损伤和功能障碍,出现临床症状;宿主启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因素清除病毒,经过一定的时间进入恢复期。)急性病毒感染特点: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数日至数周恢复后体内不再有病毒并常获得特异性免疫特异性抗体可作为受过感染的证据流行性感冒病毒、腮腺炎病毒)持续性病毒感染()病毒可在机体内持续存在数月数年数十年。可出现症状,也可不出现症状而长期带病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或称迟发病毒感染())持续性病毒感染病毒和机体两方面的因素: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无力完全清除病毒病毒存在于受保护的部位或发生突变某些病毒的抗原性弱,难以产生免疫应答某些病毒在感染过程中形成,干扰病毒的增殖而改变病毒的感染过程病毒基因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长期共存慢性感染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未完全清除病毒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病程长达数月至数十年症状轻微或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病毒()潜伏感染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组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并不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体。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而急性发作,病毒仅在临床出现间歇性急性发作时才被检出。在非发作期,常规方法不能分离出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型()慢发病毒感染潜伏期发作期死亡潜伏期长,可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无症状;分离不出病毒。一旦发病病情进行性加重,最终患者死亡。、病毒携带者部分隐性感染者一直不产生对该病毒的免疫力,无症状,带病毒可在体内繁殖并向外播散(三)、病毒的致病机制病毒能否引起感染取决于病毒致病性和宿主免疫力两个方面。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免疫病理作用病毒的免疫逃逸(一)、病毒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杀细胞性感染:多见于无包膜病毒、稳定状态感染:多见于有包膜病毒、整合感染:多见于肿瘤病毒、细胞凋亡、细胞的增生和转化病毒在宿主易感细胞内增殖造成细胞破坏与死亡的感染。体外培养细胞感染杀细胞病毒,光镜下可见细胞形态的改变称病毒的细胞病变效应()、杀细胞效应()机制:病毒的早期蛋白影响宿主细胞代谢病毒蛋白的毒性作用引起细胞溶酶体膜破裂损伤细胞器、稳定状态感染()一些不具有杀细胞效应的包膜病毒所引起的感染。病毒以出芽方式释放,其过程缓慢、病变轻微,细胞暂时还不会出现裂解和死亡,但宿主细胞可发生变化,出现细胞融合及细胞表面产生新的抗原等。感染细胞与未感染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有利于病毒在细胞间扩散。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细胞膜出现由病毒基因编码的新抗原,导致细胞膜表面抗原的改变。、细胞凋亡()由细胞基因自身指令发生的一种生物学过程有些病毒(腺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等)增殖可直接诱导细胞凋亡,也可通过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间接作用下诱发细胞凋亡鼓泡、核浓缩、染色体降解等、包涵体的形成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看到有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结构,称为包涵体()。包涵体的本质:有些是病毒颗粒的聚集体有些是病毒增殖留下的痕迹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反应物、病毒基因组的整合和细胞转化某些病毒的全部或部分核酸,或病毒基因组经逆转录后产生的,结合至细胞染色体中,称为整合;整合作用可使细胞遗传性状发生改变,即转化()。转化的细胞生长、分裂失控,细胞可发生恶性变。、体液免疫的病理作用(、型超敏反应)、细胞免疫的病理作用(型超敏反应)、免疫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病理作用(代谢紊乱、休克等)(二)、免疫病理作用有包膜病毒侵入细胞后,诱发细胞表面出现新抗原,这种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在补体参与下引起细胞的破坏。狂犬病毒、流感病毒、、体液免疫病理作用体液免疫病理作用)Ⅱ型超敏反应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在补体参与下引起细胞的破坏。)Ⅲ型超敏反应病毒抗原与抗体复合物在血液中循环在一定部位沉积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在某些病毒感染的恢复上起着重要作用。但特异性细胞毒性细胞()可同时损伤受病毒感染而出现膜新抗原的靶细胞。病毒蛋白亦可因与宿主细胞的某些蛋白间存在共同抗原性而导致自身免疫应答。、细胞免疫病理作用病毒感染早期所致细胞损伤主要是病毒引起;感染后期由免疫复合物、补体活化、作用、细胞介导的复杂反应引起机体局部组织器官的严重损伤和炎症。适应性抗病毒免疫、体液免疫:中和作用细胞毒作用促进作用、细胞免疫:细胞毒作用炎症反应病毒通过变异或编码抑制免疫应答的蛋白质实现免疫逃逸、病毒的免疫逃逸抑制转录麻疹病毒诱生的β抑制树突状细胞许多病毒感染可引起暂时性免疫抑制。如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对特异性抗原和有丝分裂原()的反应减弱。同时对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也出现转阴的情况。(三)、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二、抗病毒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一)、非特异性免疫先天不感受性取决于细胞膜上有无受体屏障作用解剖学、生物化学、血脑、胎盘细胞作用吞噬细胞、细胞、中性粒细胞干扰素及其作用(一)、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作用巨噬细胞(φ):对阻止病毒感染和促使病毒感染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含有大量φ的器官、如肝、脾、骨髓及淋巴组织在阻止病毒在体内扩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非特异性免疫细胞作用细胞:)杀伤过程不受限制,也不依赖抗体)对靶细胞无特异性)杀伤作用出现早;)部分细胞因子可激活中性粒细胞:能吞噬病毒,但不能将其杀灭,病毒在其中还能增殖,反而将病毒带至全身引起扩散。(一)、非特异性免疫干扰素(,)由病毒或其他诱生剂诱使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糖蛋白。()的性质:干扰素分子量小℃可保存较长时间,℃可长期保存活性,℃可灭活可被蛋白酶破坏()种类:抗原性()抗病毒作用的特点:广谱抗病毒抑制病毒而不是杀病毒抗病毒作用具有种属特异性间接抗病毒()诱生剂():病毒、细菌内毒素、原虫、:的作用机理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发挥抗病毒效应(抑制病毒复制)。干扰素与敏感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结合―――触发信号传递等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过程---激活细胞内基因合成多种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早期蛋白病毒核酸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晚期蛋白宿主细胞核酸干扰素(二)、特异性抗病毒免疫体液免疫受病毒感染后,机体即可产生特异性抗体,按其作用可分为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及血凝抑制抗体等。中和抗体主要是、和。中和抗体能消除病毒的感染性,是唯一具有保护作用的抗体。、一般没有保护作用,可用于血清学诊断。中和抗体()作用机理中和抗体是针对病毒表面抗原的抗体。与病毒表面的抗原决定簇结合,使病毒失去吸附和穿入的能力,但不能直接灭活病毒。更不能对已进入细胞内的病毒发挥作用。中和抗体的抗病毒作用,主要是预防感染的发生及蔓延。(二)、特异性抗病毒免疫细胞免疫病毒是细胞内寄生,应依赖细胞免疫清除细胞毒性细胞()、细胞(三)、抗病毒免疫应答的形成和持续时间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的长短在各种病毒之间差异很大。能引起持久免疫的病毒有:水痘、天花、乙型脑炎、腮腺炎、麻疹、脊髓灰质炎病毒等。(三)、抗病毒免疫应答的形成和持续时间仅引起短暂免疫的病毒有:流感病毒、鼻病毒等。流感病毒感染不产生牢固免疫的另一原因是易发生变异,而鼻病毒则因血清型别多(已有多个血清型),通过感染所建立起的免疫,对其他型病毒无免疫作用。麻疹病毒和鼻病毒免疫特征比较
展开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装夹具类】推动架+4-钻φ16孔[版本2]
- 涡轮发动机1
- 莲子去芯机设计[9张cad图纸+文档]
- 杠杆cj018-c )
- 80-08拨叉(钻孔铣槽镗孔)机械加工工艺课程夹具设计
- 自卸汽车举升机构的设计【含catia三维及cad图】
- [vb毕设]期刊信息管理系统vb+sql
- 【zs精品】盖板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三维solidworls】【全套cad图纸+毕业论文】【原创资料】【优秀夹具设计】
- 小型微耕机设计【6张图6000字】【优秀机械毕业设计论文】
-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设计“ca6140车床滤油器体”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含cad图纸和工序卡片)
- vb034房屋租凭管理系统
- 基于svm的刀具状态识别系统设计(无源码)
- 土木外文翻译--高温下钢筋混凝土中钢筋的性能
- f型果杯支架脚注塑模设计【10张cad图纸】【优秀】
- 基于可调度性与全局延迟的分布式嵌入系统实时通信中的总线访问优化
- 【采矿工程论文】孔庄煤矿2.4mta新井设计—专题浅析采空区充填技术【图纸+论文+专题】
- 毕业设计--支架的工艺规程及钻φ52孔的工装夹具设计(含全套资料)
- 【采矿专业课程论文】阳泉二矿2d4mta新井设计【计算书+图纸】
- 餐具包装纸袋包装机的设计【全套含有cad图纸三维建模】
- asp.net电子购物商城系统(源代码+论文+开题报告+答辩ppt)
推荐文档
- “地沟油”监管法律制度研究.pdf
- 万圣节祝福信息大全——万圣节手机祝福信息
- 上海市居住区景观环境中植物的配置与应用.pdf
- 基于“城市触媒理论”的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模式探析.pdf
-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政策述论.pdf
- 互联网上含隐藏信息的图像搜索引擎.pdf
- 对于大学生厌学行为的类型及原因分析
- 23194.纳米材料敏感增强的qcm气敏和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 论中国古代文论中“以象譬喻”的批评方法.pdf
- 新入职护理本科毕业生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以太原市4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例.pdf
- 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和评价研究.pdf
- 低透气性煤层群保护层开采卸压瓦斯综合治理技术.pdf
- 基于遗传算法的热力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pdf
- 11498.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 移动IP网络自适应的分层移动性管理.pdf
- 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和景观位置对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研究.pdf
- 低碳设计理念下甘肃省土特产包装设计研究.pdf
- xx公司安全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明细表
- 环境色彩设计——环境色彩调查方法的研究.pdf
- 超竞争环境下企业战略转型能力研究——以长安汽车为例.pdf
您可能关注
- 毕业论文——基于3gpp lte的mimo下行链路信道建模与信道测量
- 土壤环境污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
-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arm的电动机控制技术研究
- 传感器课程设计--基于光敏电阻的简易传感器
- gy03-156@香烟横包机右支架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 jh31-63机械压力机的设计毕业设计
- 双侧翻式轻型自卸车设计【7张cad图纸+毕业论文】
- 网络营销产品和服务开题报告
- 基于dsp的感应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系统设计
- 课程设计-年产70万吨冷轧带钢厂的工艺设计
- 外汇占款对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影响实证分析[毕业论文]
- asp基于web网上日记本毕业设计(源代码+论文)
- 整条烟喷码线及码垛机构的设计【5张cad图纸】【优秀】
- 前刹车调整臂外壳加工工艺和铣φ12孔端面夹具设计【全套cad图纸+说明书】【课设资料】
- 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利用宽带cdma技术增加蜂窝系统容量研究
- 【zs精品】ca6140车床拨叉系列全套的-含装配图 夹具图 零件图 说明书
- 文献综述撰写第五章1
- 管理学基础毕业论文
- 制药工程外文资料翻译--ch3+与一系列同环和异环分子的气相反应(英文)
- 为活着而活着——试论《活着》中福贵的生存方式【文献综述】